- 吴越:给30年演戏生涯一份
- 业界话低空经济未来:突
- 文化中国行 | AI诗画二十四
- 网传李现和瞿友宁二搭《
- 未授权演出又现,琼瑶方
- 微小说|此后余生不爱你
- 再婚见人心(微小说)
- 美女系列壁纸第4856期—许
- 民间故事: 胡知府智破井尸
- 华大等破译结皮绿藻基因
邮箱:
手机:
电话:
地址:
1973年邓小平复出,离开江西的最后一件事:我要见秘书王瑞林
1973年2月11日,春节刚过没几天,一辆苏联产的伏尔加轿车跟在一辆吉普车后面,快速行驶在江西的乡间小路上。
中午时分,两辆轿车驶入进贤县。早已在路边等待的上饶行署公安处警卫科科长刘书兴赶紧上前迎接,带着两辆车顺着弯弯曲曲的道路,开往县委招待所。
尽管天空飘着细雨,上饶行署秘书长林振福和鹰潭镇委书记霍风翠等人依然早早地冒着雨,等候在招待所一号楼的楼下。
看到两辆汽车驶入招待所大院,林振福赶紧快步走过去。他拉开那辆苏联产的伏尔加轿车门,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人下车。
【一、】
这位长者正是邓小平,那时他正在江西进行劳动改造。
1972年,周恩来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无法像过去那样全面负责国务院事务。面对这一局面,谁来接手总理的部分职责,协助管理国家?毛泽东的目光落在了邓小平身上。
1972年8月14日,毛泽东明确提出,邓小平的情况与刘少奇不同,应当区别对待。随后,在周恩来的直接推动下,邓小平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计划被正式提上日程。
1973年年初,在毛主席的批准下,中央决定让邓小平回北京当副总理。得知这个消息,邓小平满怀信心地表示:"我还能再干二十年!"
1973年的春节,邓小平一家过得特别难忘。那时他们在江西已经过了四个春节,但这一年的心情和过去三年大不一样。
这个春节,邓家格外热闹,所有在外地的孩子都赶回来陪邓小平过年。最让邓小平开心的是,女儿邓榕带着刚出生几个月的孙女卓玥从解放军第94医院回到家里。看到小外孙女,邓小平整天笑得合不拢嘴,当上外公的喜悦溢于言表。
小平一抱孩子,小家伙就大哭,声音特别响亮。小平乐呵呵地对卓琳说,这孩子的哭声,让这座安静了多年的小楼一下子热闹起来,咱们全家也跟着有了活力!
邓小平意识到他们全家在江西的时间所剩无几。于是春节前,他专程前往曾经战斗过的井冈山,探望了当年的老战友们。他还打算等过完年,去世界闻名的陶瓷之都景德镇参观。
经过与妻子卓琳的商议,小平定在了大年初六出发。
【二、】
六号清晨,小平和妻子卓琳就从南昌启程,开车直奔景德镇。几个小时过去,他们已经到了江西进贤县的地界。
邓小平注意到路边的标识,突然记起一件事,便向司机打听:“进贤县那边是不是有个叫‘五七'的干校?”
"五七"干校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专门为下放劳动锻炼的干部和知识分子设立的特殊场所,它采用类似军队的管理模式,将人员编成连队、排级和班组进行统一管理。
1969年1月,中央办公厅在江西进贤县创办了一所特殊的学校,主要接收中办系统的干部来这里学习,这所学校就是“五七”干校。
这所学校的负责人是毛泽东的侄女婿曹全夫,协助管理的是曾在中央警卫局担任副局长的李树槐。来这里接受劳动锻炼的学员身份都不一般,光是省部级的高级干部就有将近40人。
毛泽东的女儿李讷曾经在这所干校参加劳动。和她一起在这里劳动的人回忆说:“李讷为人随和,说话客气,对人真诚,干活特别卖力,能挑着粪桶走好几里路。吃饭时她也不搞特殊,和大家一样啃馒头就咸菜。”
李讷在进贤干校那会儿,遇到了一个叫徐宁的年轻小伙子,他当时也在那里劳动锻炼。两人一见钟情,感情迅速升温,很快就相爱了。
没过多久,李讷和徐宁在进贤的“五七”干校举办了婚礼。毛泽东特意让人送来一套39卷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集,作为他们的结婚礼物。然而,婚后两人关系逐渐恶化,最终在1971年办理了离婚手续。离婚后,李讷便回到了北京生活。
邓小平途经进贤县时,为何会联想到当地的中办"五七"干校?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他的老部下王瑞林,也就是长期担任他秘书的那位,当时正在这所干校参加劳动。
【三、】
王瑞林是1930年在山东招远出生的。
他在1946年1月投身革命事业,最初在胶东军区机要训练队学习,随后担任东北军区司令部机要处的译电员,之后晋升为政务院机要处的副股长。1952年9月,他被任命为邓小平的机要秘书,并在这一岗位上服务了十余年。
在给邓小平当秘书的那段时间里,王瑞林始终保持着对党的赤诚之心,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完成每一项秘书任务。
小平对王瑞林的表现非常认可,夸他"脑子转得快,爱思考,做事认真仔细,考虑问题全面",还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扬过他。
1969年1月,王瑞林被派到江西进贤的“五七干校”干活,安排在了备田班。他不在乎自己的处境,一心扑在备田工作上,主动向水稻专家和老农民学习,最终在干校里成了备田方面的能手。
老乡们瞧见他熟练地种地本事,都竖起大拇指夸道:“老王这手艺,比咱们这些老把式还强!”
今天正好经过进贤,邓小平立刻想到了在这里工作的王瑞林,非常想见见这位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同事。他对随行人员说:“我这次来进贤,就是专门想看看我的秘书王瑞林!”
小平提出的这个请求没能立刻实现,陪同人员表示自己没法做主,需要向上级汇报。小平对此没有多说什么,车队随即快速驶离进贤,直奔景德镇而去。
【四、】
2月10日,小平接到消息:中央已经批准,让进贤县委安排王瑞林到县委招待所,与小平会面。
次日,邓小平一行人从景德镇出发,乘车前往进贤。上饶行署公安处警卫科科长刘书兴接到通知后,奉命在进贤县城外迎接。当邓小平的车队到达时,刘书兴带领他们进入进贤县委招待所。
刘书兴带着小平下了车,径直走进了一栋两层小楼。
刘书兴想扶着邓小平上楼,但邓小平摆摆手表示不用。他步伐有力,完全不像69岁的人。邓小平还经常停下来,等着落在后面的卓琳跟上。
李宜春当时是进贤县委办公室主任,他记得邓小平上到二楼时,还没进县委招待所的会客室,就大声喊着:“瑞林、瑞林,你在不在?”同时快步朝会客室走去。
王瑞林本来坐在沙发上,突然一跃而起,快步跑到门口去迎接他的老领导。在门边,两人双手紧握,小平满怀感慨地说道:“咱们已经六年多没见了,今天能重逢,真是让人特别开心!”
王瑞林怎么也没料到,居然在这个地方碰到了日思夜想的老领导,心里一下子五味杂陈,既高兴又兴奋,还带着点说不出的伤感。
王瑞林用力抓住小平的手,好一会儿都没放开。见到老领导在困难时期依然精神抖擞、心态积极,他心里顿时觉得特别踏实。
在会客室里,邓小平和王瑞林坐定后,邓小平开口道:“去年我给主席和中央写了封信,说了说我的身体情况,想再为党和人民干点实事。”
我接到通知要返回北京,计划在2月20日动身。在离开江西之前,我打算抽空去吉安井冈山、赣南的兴国、瑞金等革命老区和其他地方走走看看。前两天我去了景德镇,今天能在进贤见到你,真是让人开心。
王瑞林边点头,边关切地问起小平的健康状况。小平轻松地笑道:“我感觉身体各个部位都挺不错的。我平时不太去看医生,估计医生们听了会不太乐意。”这番话逗得王瑞林笑出声来,周围的人也都跟着笑了。
多年不见,两人有聊不完的话题。午餐结束后,小平向进贤干校的负责人孙树槐提出:"我想让王瑞林跟我去南昌待两天,您看行吗?"
孙树槐一直非常敬佩小平,所以一听到小平的请求,他立刻就点头同意了。
小平回到南昌后,领着王瑞林到了自己住的“将军楼”门口。楼里传来脚步声,邓榕和邓楠跑出来,一下就瞧见了王瑞林。
尽管多年未见,两人一眼就认出了对方。他们兴奋地喊出名字,立刻跑上前,紧紧抱住王瑞林,欢快地跳跃着。随后,他们热情地围在王瑞林身边,一起走进了那栋小楼。
王瑞林瞧见邓榕和邓楠依旧活泼开朗,还像以前那样爱闹爱笑,心里既觉得欣慰,又不禁感到一阵心酸。
在"将军楼"待了两天后,王瑞林准备返回干校。临走前,邓小平提议一起拍张照片留作纪念。三人站在小院里,邓小平、卓琳和王瑞林并排而立,相机快门按下,这一刻就此定格,成为永恒的回忆。
多年后,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在一场展览中见到这张照片时,动情地回忆道:“父亲平时话不多,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很少表达什么,虽然言语不多,但他内心的情感其实非常深厚。”
尤其是对长期陪伴左右的王瑞林秘书,他怀有深厚的情感。这份情谊虽不及与子女之间的血脉相连,却有着异曲同工的亲近感。
镜头里的邓小平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与一旁表情严肃的王瑞林形成了强烈反差。
这张照片清晰地展现,无论生活顺遂还是坎坷,小平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他深信困境终会过去,希望就在不远处等待。
【五、】
王瑞林离开后,小平一家开始整理行装,为回北京做准备。
1969年10月,邓小平一家搬到了江西。直到这次搬走,他们的日子虽然过得挺简单,但家里还是陆续添了些日常用的东西。
卓琳平时就像家里的总管,家里用的各种日常用品基本都是她一手操办的。现在要搬走了,她左瞧瞧右看看,每样东西都觉得有用,哪个都舍不得扔掉。
夫人左挑右选,犹豫不决的样子,让小平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他了解卓琳一向节俭,但凡还能用的物品,她都舍不得扔掉。可是这么多东西,哪能全部搬走?他只好安慰妻子:实在带不走的东西,就送给厂里的工人们吧,这些年他们可帮了咱们不少忙!
听到小平的话,卓琳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她恍然大悟地回应:"可不是嘛,我怎么就没转过这个弯来!要不是这些年有工人师傅们帮衬着,咱们恐怕早就撑不住了!"
打包行李的时候,小平特别强调了一点:其他东西都可以不要,但他的书必须全部带上,一本都不能落下。
在江西生活的三年里,邓小平非常喜欢看书。尽管生活开销很紧张,他每个月都会省下一些钱,专门用来买书。
卓琳明白书籍对小平来说非常珍贵,因此特意找人做了6个结实的大木箱,用来存放小平心爱的藏书。小平仔细查看每个箱子,确保它们足够坚固,这才感到安心。
2月19号下午,江西省委安排邓小平和家人前往鹰潭,住进了当地的招待所。到了晚饭时间,小平在餐桌上碰巧遇见了一位老朋友朱开铨,两人曾在中央苏区共同经历过红军时期的战斗岁月。
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再次相遇,彼此都感到格外亲热。上世纪三十年代,朱开铨担任过苏区长胜苏维埃政府主席,之后调到瑞金当第二大队指导员。他和当时的中共瑞金县委书记邓小平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这次意外重逢,两人都激动不已。
邓小平平时不怎么喝酒,但听说朱开铨爱喝两盅,便特意举杯相陪。两人一边小酌,一边回忆着当年打仗时的点点滴滴。
两人交谈了很长时间,夜色渐浓。朱开铨看到天色已晚,便关切地提醒邓小平,现在还是早春,气温偏低,建议他早点休息,以免着凉。邓小平听后,笑着回应道:“春天都到了,再冷也冷不到哪儿去。”
朱开铨显然明白了小平话里的弦外之音,他细细品味着那句"春天已经到了",随后又一口气喝下了一大杯酒。
22号晚上,小平和家人们搭乘的46次特快列车,从福州出发准时到达了北京站。中央安排来接车的工作人员已经在站台等候多时,随后便将小平一家安排住进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招待所。
一个多月后,也就是4月12日,邓小平再次公开亮相。这次,他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参加了欢迎西努克亲王的宴会。
1969年至1973年间,邓小平在江西生活了三年零四个月。这段时光虽然不算很长,但他对江西百姓怀有深厚的情感。
1992年1月30日,邓小平在南方考察期间,以88岁高龄经过江西,特意安排火车在鹰潭站稍作停留。
在听完江西省委书记毛致用和省长吴官正的工作汇报后,他动情地对两人说道:"当初我从北京到江西,是坐专机来的;从鹰潭回北京,还专门挂了一节车厢送我。我对江西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等江西发展得更好了,我一定会再回来看看!"
【六、】
邓小平重新担任领导职务后,王瑞林在1978年初也再次回到他身边,开始担任邓小平副主席的办公室主任,之后又被提拔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并兼任中央军委委员和中央军委主席办公室主任。
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先后前往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进行考察,在此期间他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最初,小平特意叮嘱新闻界不要大肆宣扬他这次南行的事。
李灏刚到深圳担任市委书记时,觉得有必要报道邓小平视察深圳的情况。他找到邓小平办公室主任王瑞林商量此事。王瑞林建议李灏直接向邓小平本人请示。
在深圳,目睹城市的飞速发展,邓小平感到非常愉快。当李灏向他请示时,由于没听清楚,邓榕在他耳边大声重复了问题。邓小平听后,轻轻“”了一声,稍作停顿,然后挥了挥手,表示:“这次就不破例了。”
尽管这样,王瑞林在与广东和深圳的负责人开会时还是强调,邓小平在武昌短暂停留期间发表过重要言论。他要求深圳市委安排专人认真记录这些内容,以免给历史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离开深圳后,邓小平又前往珠海考察。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对珠海市委书记兼市长梁广大叮嘱道:“老人在深圳似乎有很多话想说,但没完全表达出来。待会儿我们分工合作,我来汇报省里的工作,你介绍特区的情况,把问题都摆出来,多听听老人的想法。”
谢非和梁广大向邓小平详细汇报了广东和珠海面临的难题,听完后,邓小平发表了一番令人震撼的言论。
梁广大意识到这些讲话对国家和党的未来至关重要,因此他向王瑞林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必须确保全世界都能听到邓小平的讲话,让国际社会清楚,邓小平身体硬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坚定不移,不可动摇。”
2月21日,《珠海特区报》在头版刊登了邓小平视察珠海的照片,标题是《巨大的鼓舞,亲切的关怀——小平同志视察珠海经济特区》。同时,还发表了一篇千字通讯,标题为《邓伯伯,您好!》。这是国内最早报道邓小平南巡的消息。
邓小平每天必读的三份报纸分别是《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
3月30日,邓小平读完《光明日报》转发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一文,心情大好。王瑞林见此情形,立即联系新华社,要求他们发布新闻稿。
那天晚上,新华社发布了《东方风来满眼春》的完整内容,同时,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全面播报了这篇报道。邓小平那次对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进步有着重大意义的南巡讲话,终于向公众公开了。
2018年12月8日,陪伴邓小平同志长达50年的王瑞林在北京离世,终年89岁。正是由于他的提议,深圳市委安排专人进行了细致记录,这才让我们得以全面了解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内容。
邓小平那句"不然会给历史留下巨大遗憾"的话,充分展现了他挑选王瑞林做秘书时独到的判断力。
《江西日报》报道:1973年邓小平到访鹰潭
人民网揭秘《邓小平南方视察的幕后故事》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
2025-04-19华西医院连续3年承办“一
-
2025-04-19从小众游戏到“精神桃源
-
2025-04-19财经聚焦|三大指数继续上
-
2025-04-19神工股份:3月27日召开业